/JACQUY說說布里歐許/
『布里歐許,是一款甜麵糰由酵母發酵、蓬鬆而製成的麵包,
有著恰恰好的平衡,像是糕點也像是麵包,絕對排得上我心目中最愛糕點的前十名
(每個人都該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前十名清單)。
在十七世紀,布里歐許被稱為pain bénit,
意思是備受寵愛的麵包,充滿空氣的輕盈,滿是奶油香氣,這名號實在非常名副其實。
布里歐許有足夠的「麵包感」,
能在早晨搭配著咖啡品嚐,它十足的奶油甜香,給人彷彿將甜點當早餐的感受。
現烤剛出爐還帶點微溫,散發著豐腴多層次的香氣,
再抹上奶油,自製果醬,是最完美的品嚐時間與方式。
你一定要試試搭配80頁的覆盆子莓果醬,絕對是天堂裡才能嚐到的夢幻組合。』
----- 「烘焙聖經」p.21
有別於一般食譜書總將布里歐許麵包排放在進階/高級班的最後章節,
「甜點之王,法式烘焙聖經」將布里歐許麵團(brioche )收錄在第一章,並歸類為「基礎」。
我認為,單單從這樣的編排,就能看出作者對於讀者程度上的期許與定位,
也能感受作者傳授糕點知識的強大企圖心。
當我在藍帶學習甜點時,brioche也正是安排在初級階段學習的呀!
就實際層面來說,大多數的法式麵包也正是依藉著布里歐許麵團而衍生變化!
食譜裡,不僅僅是給配方與重量,
更是由基礎出發,詳細介紹了法式酵頭液種,
以及法國麵包師傅都在用的「基礎加總溫度系統」(base temprature system)。
『法國麵包師傅慣用一套既簡單又合乎邏輯的計算方式,
來決定當天、當下該使用什麼溫度的液體,
我們稱為「基礎加總溫度系統」(base temperature system))。
主要的概念是將麵粉、室溫及液體溫度,三者加總起來必須是60°C。
測量當天的室溫、麵粉溫度後,再以60減去以上兩個數字,就能回推所需的液體溫度。
布里歐許麵包因為採用放在冰箱中低溫長時間的發酵方式,
因此適合的基礎加總溫度較其他麵包低,
若是基礎加總溫度太高,在如此長時間發酵的狀況下,會產生令人不喜愛的氣味。』
------「法式烘焙聖經」p.23
這不是我第一次製作布里歐許麵包,
在我翻譯這本鉅作時,心想著:
「一定要扎扎實實依照著書裡的無敵詳細地步驟、排程說明,試做一回。」
有強大原理支撐的超作過程,讓人從一開始的篩麵粉步驟,就有必定成功的安心感。
『布里歐許吐司,大型的布里歐許麵包,稱為brioche Nanterre,
是款將一顆顆圓形麵團兩列並排,放進塗抹過奶油防沾黏的長型吐司模子裡,烘烤出來的麵包。』
------「法式烘焙聖經」p.26(圖&文)
。布里歐許麵包食譜。
。法式酵頭液種。
冰全脂鮮奶(脂肪含量3.5%) 50g
乾燥酵母 8g
中筋麵粉 60g
。布里歐許麵團。
全脂鮮奶(脂肪含量3.5%) 視情況,一次1大匙加
白砂糖 40g
高筋麵粉 340g
冰涼的全蛋 220g
海鹽 8g
奶油(法式,82% 脂肪含量) 200g,室溫軟化
上色蛋液 1份,參考「法式烘焙聖經」p. 7
我的試做「迷你布里歐許麵包,卡士達濃稠內餡」
發想於英國倫敦肥鴨主廚的米其林餐廳Dinner(食記一、食記二)吃到的Tipsy cake。
溫熱滿是奶油香氣的布里歐許(Brioche),底部有卡式達醬,
照著「法式烘焙聖經」p.21製作好布里歐許麵團。
『依你製作的麵團份量而定,
理論上,攪打15分鐘後,會開始聽見啪嗒啪嗒的聲響,
此時麵團非常具有彈性跟光澤,且整團包覆在鉤狀攪拌頭上。
取一小份麵團,使用雙手向四周拉扯,可以將麵團拉扯的如同布料般,非常薄透而不破,
這個判斷方法,我們稱為薄膜/窗玻璃狀態(windowpane,見上圖)。』
------「法式烘焙聖經」p.24
完成的麵團,我在裡頭包進p.39的濃稠卡士達的濃稠卡士達餡。
反轉過來,收口朝下,放進馬芬模子中。
二次發酵後,表面撒上糖粒及椰子絲。
烤到表面上色熟透。
學會布里歐許麵團之後,還能應用變化為多款美味麵包。
「法式烘焙聖經」收錄的布里歐許相關食譜
酥頂布里歐許(307頁)
蜂蟄布里歐許(311頁)
阿爾薩斯肉桂捲(315頁)
香酥杏仁布里歐許( 319頁)
櫻桃麵包布丁(339頁)
「甜點之王,法式烘焙聖經」6/3(六)出版上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