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沒有下過廚,韭、蔥都要思考一下誰是誰。
來英國開始學煮飯,對很多食材的認識都是從英文先認識,寫部落格記錄前再上網反查中文名。
像是,
我是先認識porcini,才知道他是牛肝菌菇。
香料名更不用說,全部是先英文再中文,一個一個去交陪。
起司類名稱,我翻譯的很頭痛..........
英國人往往也愛溜幾句"外文",超市裡起司名稱,英文、義大利、法文名稱齊飛,
我常常貪方便直接採用音譯法,
管不了有沒有普遍的中文名字,這個起司怎麼發音,直翻中文就對了。
最近使用率很高的ricotta,連翻譯成"瑞叩塔"都懶了。
ricotta是款宜鹹宜甜,八面玲瓏的一種起司阿!
甜點,可以用來做起司蛋糕
用於鹹品時,常常跟波菜搭檔演出,義大利餃raviolli,粗管義大利麵的內餡。
非常萬用,但是聽說台灣不好買得到。
串門子格友Jennifer留言說她要去找尋ricotta哪兒買。
前幾天看到我大學同學&烘焙神之手Rose做出這款茅屋起司派,再度哀嚎ricotta難買又貴。
(阿!ricotta中文名叫茅屋起司*嗎?!)
想到,我買的一本義大利食譜有提到ricotta可以自己做。
秉持著:好物要推廣的熱血!
撲浪上,輕描淡寫地說我來查查“配方“,實驗看看!
以下是ricotta起司的配方~
哈!
對!沒錯!
檸檬跟牛奶,兩樣而已!
牛奶以所能買得到最香醇的為主,最低標準-至少要“全脂“的。
做法哩!
更簡單阿!!!
綜合我手邊的書,跟網路教學,
小小實驗性質,這次用了1 pint (568ml) 牛奶。
因為,牛奶蠻容易燒焦的,網路上建議使用有點厚度的鍋子。
中火煮到滾,離火休息30秒。這個步驟重複個三次。
第三次牛奶滾後離火,加入檸檬汁。
這次實驗,用了半顆份量的檸檬汁。
稍稍攪拌,回爐上邊攪拌邊加熱,
開始有白白豆花狀凝乳 (英文稱為curd) 產生。
隨著加熱,豆花狀產生越來越多,越大塊,
臨界沸騰前停火,
準備過濾。
這次份量做的少,我的過濾小裝備~
香料布包套在有活動蓋子的罐子口,
濾掉黃黃帶點淡綠的乳清(whey),布包裡留下豆花狀(curd)。
倒掉瓶子裡的乳清(whey),蓋上蓋子保溼。
放入冰箱,等到乳清滴乾,就可以嚕!
恩!我承認!我貪急,有稍稍用手去擰布包,
做出的ricotta看起來比買來的乾一點。
若是放任它自然滴乾乳清(whey)應該質感會再溼潤點。
568ml的牛奶,做出約125g的ricotta。
牛奶用量跟產生的ricotta比例約 4.5:1
台灣牛奶價位我居然記憶模糊,數學問題就留給大家啦!
不管划算與否,至少解決了很難買的問題^^
這個方法做出來的ricotta我嚐了一口,
除了被我擰了一個過乾之外,濃濃奶香跟買來的不相上下喔!
ricotta好物難買,那就自己做嚕!
看我如此熱血實驗,請喊我一聲 "ricotta推廣大使"!
*經網友Ann留言提醒阿!
照字面上翻譯cottage cheese才是中文的茅屋起司呀!
我查了一下ricotta cheese跟cottage cheese的差別,
兩種起司做法稍有不同,都是新鮮不需熟成(non-aged)的起司。
不論長相口感都十分相似,
ricotta cheese較cottage cheese,口感輕盈點,細緻點。
除了很厲害的味蕾能分辨兩者之外,往往大多數的人單吃是分不出來的。
所以,有些人會為了方便互相替用。
留言列表